如何適當地使用英文形容詞與副詞

Jacky
17 min readJan 22, 2021

--

形容詞與副詞在英文寫作時隨手可得,筆者以前很喜歡使用,總覺得如果不多用修飾語,句子好像就顯的空洞不完整,或是無法展現單字量和文字功力,而在每個名詞前都想加個形容詞、每個動詞前都想加個副詞。然而,許多專家學者皆對形容詞與副詞的濫用提出批評,在閱讀更多的原文書籍文章與累積更多寫作經驗後,筆者慢慢了解到比起濫用修飾語,如何適當地選擇與使用字彙更可以展現出一個寫作者的功力。究竟如何適當地使用形容詞與副詞為本文的討論主題,筆者從《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Stylish academic writing》、《Writing tools: 55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every writer》、《On writing》、《The complete plain words》等書籍當中綜合整理各專家的看法,提出「去除多餘的修飾語」、「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細節的描寫取代修飾語」等方法以供參考。

許多專家學者皆對形容詞與副詞等修飾語的濫用提出批評,因為濫用形容詞與副詞會造成句子的多餘累贅,掩飾句子本身的疲弱與模糊不清。如:

1. “It has been wisely said that the adjective is the enemy of the noun.”

—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2. “The adverb is not your friend. Adverbs …are words that modify verbs, adjectives, or other adverbs. They’re the ones that usually end in -ly. Adverbs, like the passive voice, seem to have been created with the timid writer in mind…. With adverbs, the writer usually tells us he or she is afraid he/she isn’t expressing himself/herself clearly, that he or she is not getting the point or the picture across.”

— Stephen King, On Writing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的〈5 Writing Rules Destroyed by the Dictionary〉當中提出的例子應該可以讓我們很快地明白原因:

He shouted angrily at her. “Don’t go in there!” she said fearfully. “I’m sad,” he said sadly.

以上的例句當中 “shouted” 本身就含有 “angrily” 的意思,”angrily” 顯得多餘冗贅;而在對話當中用 “sadly” 修飾 “sad” 更是顯得多此一舉,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批評。而究竟如何適當地使用形容詞與副詞為本文的討論主題,筆者從《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Stylish academic writing》、《Writing tools: 55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every writer》、《On writing》、《The complete plain words》等書籍當中綜合整理各專家的看法,提出「去除多餘的修飾語」、「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細節的描寫取代修飾語」等方法以供參考。

一、去除多餘的修飾語: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當中提到若一個句子當中的動詞和名詞已含有形容詞與副詞等修飾語所表達的意義,這些修飾語就顯得多餘累贅。如:

“Do not try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 that will completely revolutionize society, because past history shows that it is the final outcome of minor events that unexpectedly surprised us more.”

此句當中 “predict” 就含有 “future” 的意思、”revolutionize” 就含有 “completely” 的意思、”history” 就含有 “past” 的意思、”outcome” 就含有 “final” 的意思、”surprise” 就含有 “unexpectedly” 的意思,因此這些修飾語都顯得多餘累贅,若去除這些修飾語將會簡潔有力許多,如:

“Do not try to predict revolutionary events, because history shows that the outcome of minor events surprises us more.”

又如《The complete plain words》當中的例句:

“There is a real danger . . .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would be unduly forced. . . .”

此句當中的 “real danger” 讓人懷疑難道有非真實想像的危險嗎?而 “force” 本身就帶有 “unduly” 的涵義,”unduly” 在此也是多餘的副詞。

這邊再列舉一些常見的冗贅的搭配詞,如:”terrible tragedy, serious danger, various different, free gift, basic fundamentals, future plans, each individual, final outcome, true facts, consensus of opinion……”,若使用 “true facts” 表達事實,那如果只使用 “facts” 就讓人懷疑其真實性;若使用 “acute crisis” 表達危機,那如果只使用 “crisis” 就沒有那麼危急嗎?

又如《Writing tools: 55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every writer》當中提出的例句:

1. The blast (completely) destroyed the church office.

2. The cheerleader gyrated (wildly) before the screaming fans.

3. The accident (totally) severed the boy’s arm.

4. The spy peered (furtively) through the bushes.

由於這些副詞的意義已經含在它所修飾的動詞當中了,這些副詞在這些句子當中就顯得冗贅,刪掉這些副詞反而讓句子更簡潔有力,並凸顯出動詞本身的特色與力量。

試看 Meyer Berger 在 《New York Times》當中一個段落描述一位醫院中的盲人小提琴家:

“The staff talked with Sister Mary Fintan, who has charge of the hospital. With her consent they brought the old violin to Room 203. It had not been played for years, but Laurence Stroetz groped for it. His long white fingers stroked it. He tuned it, with some effort, and tightened the old bow. He lifted it to his chin and the lion’s mane came down.”

這段文字當中幾乎沒有多餘的副詞,而彰顯了文章當中生動的動詞的力量,如 “grope” 這個字就表現出了盲人小提琴家暗中摸索這把小提琴的生動情境,可謂一個動詞勝過無數修飾語。

關於這一點,《The complete plain words》當中也建議我們需要省著用形容詞與副詞,以讓我們的表達更精確而有力。那些具有強烈張力的字詞,如 “urgent, danger, crisis, disaster, fatal, grave, paramount, essential” 等,若是我們太常使用、或是使用形容詞或副詞修飾,就顯得廉價、減弱了字詞本身的力量。我們須要將這些強而有力的詞彙保留到適當的時機使用,並且是不加上修飾語的單獨使用,讓這些字詞獨當一面地呈現,以發揮出這些字詞本身的力量。談了如何去除不適當的修飾語以凸顯名詞或動詞本身的力量之後,筆者接著將談如何適當地使用修飾語。

二、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

若一個形容詞或副詞在句子當中沒有顯著的重要性、可有可無、不影響表達的意義,通常刪去會更簡潔有力;反之,若造成句子語意顯著的不同與差別,則有其使用的重要性,可以保留。例如:

“They treated him” vs. “They treated him brutally”

從 “They treated him” 當中我們不知道此人是怎麼被對待的、正面或是負面。加入副詞 “brutally” 會造成語意的不同,讓我們了解到此人是被負面的對待,因此 “brutally” 有其重要性而適合使用。

關於如何適當地使用形容詞與副詞,筆者進一步提供寫作書籍當中的二個具體建議:「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

(一) 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當中提到:形容詞與副詞適合用來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例如我們可以用 “economic crisis” 、 “military disaster”,因為此類形容詞表達的是種類, 它們是「經濟上」的危機、「軍事上」的災難;但不適合用 “acute crisis” 、 “terrible disaster”,因為此類形容詞表達的是程度,而 “crisis” 與 “disaster”本身就已經帶有強烈程度的意味,若再使用表達程度的形容詞修飾就顯得多餘。

(二) 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

《Writing tools: 55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every writer》當中進一步指出:好的副詞是可以改變其所修飾的動詞的意義,例如:

1. “She smiled happily.” vs. “She smiled sadly.” :

“Smile” 本身就含有 “happily” 的意思了,若用 “happily” 修飾 “smile” 顯得多餘冗贅;但若用 “sadly” 修飾 “smile”,則改變了 “smile” 的意義,不同於一般人對於 “smile” 的認知,表達出了更深層複雜的意涵與心理狀態,可能是苦笑、無奈的笑、皮笑肉不笑、笑裡藏刀、一笑泯恩仇等等,可說是更深入而巧妙的副詞修飾。

2. “Killing me softly” vs. “Killing me fiercely” :

西洋流行歌曲《Killing me softly》也是個例子。”Kill” 本身就是個殘忍的行為,若是用 “fiercely” 修飾,一般人不會感到意外;但若用 “softly” 修飾 “kill” 就改變了它的意義,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首歌可以譯為「情歌迷死人」,可以理解為「你溫柔的歌聲讓我無法招架、難以抗拒、意亂情迷……」就像是陶喆的《流沙》一般的概念「oh baby 讓我這樣吧!」

3. “I thank you for your sweetly faked attention”:

若是一場演講結束後,講者對聽眾說 “I thank you for your sweetly faked attention” ,聽眾可能會會心一笑,心裡卻有種愧疚感,因為演講者其實看的出來聽眾只是在假裝專注而已。“sweetly” 是個正面的詞,而 “faked” 是個負面的詞,用 “sweetly” 修飾 “faked” 改變了它本來的意義,表達出了一種複雜的情境與心理狀態,若是身在情境當中馬上就可以理解這個巧妙而最接近真實狀態的副詞修飾。

由上可知,我們用來表達強調與程度的修飾語常常是不需要的,那如果我們想要表達強調與程度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透過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細節的描寫來取代之,更多說明詳見下文。

三、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細節的描寫取代修飾語: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當中指出形容詞與副詞可以為文字增添色彩,但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冗贅、雜亂與混惑。在使用前我們需要思考這些修飾語真的都需要嗎?我們是否可以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或是多加入細節的描寫來達到相同的修飾能量呢?

例如 “false belief” 可以用 “delusion” 取代、”difficult situation” 可以用 “dilemma” 取代、”acute and dangerous situation” 可以用 “emergency” 取代、”temporary method” 可以用 “workaround” 取代。

又如:

1. “She went quickly down the stairs” 可以改成 “She dashed down the stairs” 使用了更強的動詞 “dash” 取代 “go quickly”

2. “He listened surreptitiously” 可以改成 “He eavesdropped.” 使用更精確的動詞 “eavesdrop” 取代 “listen surreptitiously”

3. “I’ve missed you, ’ he quietly said in her ear.” 可以改成 “I’ve missed you, ’ he whispered in her ear.” 使用更生動的動詞 “whisper” 取代 “quietly say”

又如 Stephen King 在 《On Writing》當中舉出 :

“He closed the door firmly”

這句當中的副詞 “firmly” 是多餘不必要的。如果想表達用力程度不同的話大可直接把動詞換成 “slam” ,若是想表達在特別的情境之下這個人關門時的情感狀態,也可以在前後文直接加入細節具體描述,如:

“After being bothered by a salesman for an hour, Tony got irritated. He went home and closed the door.”

從以上專家學者的建議,我們更可以了解到英文寫作的美學與特性。

最後,筆者從國際知名新聞 The Guardian 與知名作家 George Orwell 文章中的段落來分析形容詞與副詞的使用,以二個實際範例供讀者參考。

1. The Guardian, “Coronavirus: minister threatens headteacher over pre-Christmas online lessons”

“The government is using its emergency powers under the Coronavirus Act to threaten to use legal action against headteachers in England who want to allow their pupils to learn remotely in the run-up to Christmas.”

說明:這個段落共有三十五個字,當中卻只有一個形容詞 “legal” 、與一個副詞 “remotely”,這樣低比例的修飾語使用,呈現出了簡潔有力的寫作風格。

在這個段落中,形容詞 “legal” 用來修飾 “action”,修飾名詞的種類而非程度,為法律的行動 (訴訟)。若沒有這個形容詞,我們不知道政府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因此此形容詞有其使用上的需要;副詞 “remotely” 用來修飾 “learn”,用來表示動詞的種類而非程度,為遠距的學習。若沒有這個副詞,我們不知道學生使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因此此副詞有其使用上的需要。

雖然這段文字當中少用形容詞與副詞,它使用了一些具體有力的名詞與動詞來展現出情節的張力,例如 “emergency powers” 和 “threaten”。”emergency powers” 雖然只是名詞,卻展現出了政府在緊急狀況時運用權力來控制國家局勢的力量;而 “threaten” 這個動詞也有力地表達出了政府對於學校造成的脅迫感,展現出了疫情期間政府與學校之間的張力。

從這個範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文章作者如何使用修飾語,並用具體有力的名詞和動詞展現出文字的張力,讓我們感受到這段文字簡潔有力的寫作風格。

2. George Orwell , "Charles Dickens"

“It is the face of a man of about forty, with a small beard and a high colour. He is laughing, with a touch of anger in his laughter, but no triumph, no malignity. It is the face of a man who is always fighting against something, but who fights in the open and is not frightened, the face of a man who is generously angry-in other words, of a nineteenth-century liberal, a free intelligence, a type hated with equal hatred by all the smelly little orthodoxies which are now contending for our souls.”

說明:從這段文字當中,我們可以看到 George Orwell 是如何進行描述,讓人了解他想傳達的既真實又幽微的意象。筆者特別想提當中的 “generously angry” (慷慨地憤怒),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慷慨是寬宏而正面的,憤怒卻常常是不健康而負面的,這二個字的特質差的頗遠,為何會這樣搭配使用呢?

若是從背景來看,十九世紀的西方社會滲透自由平等的思想,很少人對於社會上的不公義可以冷漠以對 (至少在情感上是如此),幾乎所有人都在意著關懷他人的手足情感 (human brotherhood)。自由主義者勇於抗爭那些違背這些精神的社會規範,因此對於社會上的不公義義憤填膺,為了社會公義而表達憤怒,所以使用 “generously angry”。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好的副詞使用,是使用可以改變形容詞意義的副詞,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可以表達出真實情境之下細膩的情感、思維,更深層的意涵與心理狀態。

小結:

本文針對形容詞與副詞的適當使用,從原文寫作書籍的內容觀點整理出「去除多餘的修飾語」、「使用形容詞表達種類而非程度、使用副詞改變動詞的意義」、「使用具體的名詞、生動的動詞、細節的描寫取代修飾語」等方法,這些內容為專家學者對於學習者英文寫作風格的建議而非規則,供學習者參考。以上僅為筆者的閱讀整理與經驗分享,若有疏失,請還請多多指教。

References:

Sword, H. (2012).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ing, Stephen (2000). On writing. Scribner Book Company

Gowers, Ernest (1954).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Clark, R. P. (2008). Writing tools: 55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every writer. Little, Brown Spark.

Williams, J. M., & Nadel, I. B. (1989). 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pp. 22–23).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Orwell, G. (1970). A collection of essay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The Guardian. December 12, 2020.

--

--

Jacky
Jacky

Written by Jacky

本部落格旨在分享英文寫作資訊,從經典英文寫作書籍綜合整理英文寫作的風格與技巧,並從國際知名新聞雜誌當中分析實例,以供學習者參考

No responses yet